11月5日,温州市政府召开了新闻通报会,称经一个月积极救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企业债务危机有所好转,全市金融秩序基本稳定,经济运行和社会形势总体平稳。
温州的这场危机发轫于2011年年初,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消失”,及至7月,一名叫王晓东的创投咨询公司从民间吸收12亿元资金,因投资不当,资金链断裂。9月,“跳楼”、“跑路”已成为温州的流行名词,因高利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逃债和哄抢企业财物等群体性事件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9月21日,温州当地的眼镜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的“跑路”,让这次危机升级。
由于信泰集团是温州市的标杆企业,胡福林“出走”被看做高利贷风波由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的标志性事件。
此间,相关的担保公司也纷纷倒闭,70%-80%的担保公司选择“跑路”,包括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单位温州市金桥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理事单位温州金泓信用担保公司。
企业家“跑路”以及担保公司的倒闭,使得各种案件集聚发生。据温州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截止8月底,全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百分点;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是1月份的2.69倍。
本刊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9月20日,温州“跑路”的32家企业所涉金额达11.7亿元;当地金融机构也因民间借贷受到影响,如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占比60%左右,其中30%左右的贷款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各类有问题企业信贷资金贷款余额15.86亿元,票据(敞口)9.06亿元。
在9月中旬温州市政府召开的一次民间融资与风险防范会议上,官方监测到民间资金高达8000亿至10000亿元,并开始出现资金从银行流向民间的情况。当地政府官员称,温州全市疑有62亿银行资金流向民间市场。
为制止住民间恐慌,稳定信心,从9月21日起,温州市政府开始密集召开会议,制定“与时间赛跑”的救市措施。
救市措施包括在市县两级成立“稳定规范金融秩序领导小组”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25个工作组进驻25个市级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防止银行抽资压贷,控制银行利率,要求各银行向其上级银行要求指标,增加授信。
其次,启用财政应急准备金,设立10亿元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联合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组建中小企业集合贷融资平台。启动企业债务重组和清算工作,追回外逃企业主。
同时,温州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下称“经信委”)组成应急处置、协调联络、企业重组、综合信息、服务指导、投资推进6个小组,负责协调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紧急突发情况、市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全市重大整合重组项目、25个政银企联络小组报送的困难和问题及信息收集、发布等相关工作。
最后加强对各类融资性中介机构的管理,暂缓融资性中介机构审批,要求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各类经营费率、业务手续费等严格控制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内设立。 |